家庭育儿疑问与解答(家庭育儿疑问与解答教案)

yuer512022-08-12 23:57:06亲子教室55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育儿疑问与解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家庭育儿疑问与解答教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有哪些是育儿常遇到的难题,看看你遇到几件?

有人说,育儿才是人生一地鸡毛的开始。孩子的“莫名其妙”,长辈的“育儿经验”,伴侣的“理所当然”,每一条都让人崩溃。一起来聊聊那些让你崩溃的事儿吧,到底应该如何做?

1、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氛围?那真是自欺欺人

孩子那么小,什么都不懂,爸妈心情不好,他哪能看得出来呀!

很多人都这么想,但很可惜,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从医学角度来说,如果孕妈妈经常心情低落,或情绪起伏过大,荷尔蒙就会不稳定,可能会影响胎宝宝的骨骼、肌肉发育,严重时可能造成胎儿体重过轻、甚至早产的情况。

腹中胎宝宝都能感受到妈妈的情绪,更何况已经出生的婴幼儿呢?有心理研究报告指出,当婴幼儿接收到负面的、不稳定的、尖锐的频率(信息)时,掌管情绪的大脑皮层出现大量活动,并传导至交感神经,产生不安、紧张、心跳加速的反应。

爸妈的焦虑情绪,会迅速传给孩子

其实,孩子对爸妈的情绪是很敏感的。情绪紧张或焦虑的妈妈抱着孩子喂奶或哄睡时,孩子会哭闹不止,不容易安抚,换个情绪轻松的人(如,妈妈心中的猪队友)来抱孩子,孩子不一会儿就好了。可见,孩子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爸妈的心情的。(芝麻酱深有感悟,哄睡时越着急越焦虑,孩子就越不容易入睡)

现在都爱说“原生家庭”,小时候的很多事我们都已经记不起来了,但那些感觉却会烙印在我们心里。我们自己在处理亲子问题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重复爸妈的做法。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努力让家里的氛围好起来吧。

2、老公是最没用的母婴用品??

孩子好像就是应该我照顾,老公只负责玩小孩,哭了就丢给我!哄不好还怪人!

很多妈妈都抱怨说,队友下班回家只顾着躺在沙发玩手机,也不帮忙带孩子、做家务,真是最没用的母婴用品。非但如此,他还满腹牢骚——成天在家里,孩子也没照顾好,家里也乱糟糟,一天到底在忙啥?(全职妈妈的苦呀)

可实际情况呢,因为没有处在相同的环境下,我们都很难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心情。

妈妈不知道,也许老公今天上班被老板训斥了一顿,下班还得陪客户去应酬;而爸爸也不知道,带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其实很累,还要整理家务,就算全职妈妈也做不完。

不管现在“男女平等”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生养孩子,女性付出的远比男性要多。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抱怨自己婚后的牺牲,以及老公的不体贴。没生孩子之前,女性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如今却必须牺牲掉很多时间和兴趣,难免会心理不平衡。

化解不平衡心态,首先要想得开

抱怨前,先想想另一半的体贴

老公肯定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然为啥要嫁他呢?他没有如你希望的那样体贴,并不能说明他不关心你。下班后也会帮你洗衣服、周末假日也会带孩子出去玩(给你独立空间)、平常也会帮忙做家务……多这样想,你心里就会稍微平衡一点。

老公不擅长的事,就别交给他做

同事的老公会帮忙冲泡奶粉、给孩子洗澡,并不代表你老公也要这么做,或许你老公只能把做一桌好菜让你吃呢(不用羡慕别人,其他人还要羡慕你有这样好厨艺的老公呢)。有些妈妈希望老公洗奶瓶、洗了又嫌老公洗不干净,自己再洗一次。与其叫老公做不擅长的事,自己生气还要重做一次,不如别让他做,自己还开心一点。另外,用你的慧眼多找些他擅长的事安排给他咯。

这次成绩怎么倒退了,你看看隔壁的老谁家的小谁!

3、总是跟别人比,爸妈很哀怨

“你家豆豆5个月就会爬了,我家宝宝都7个月了还只会坐咧!”,“你家妞妞一次能喝240㏄啊!真好,我家宝宝根本不怎么喝!”

作为爸妈,谁都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生长发育的很好,遇到别家孩子,就着急的从头到脚比一遍,然后就哀怨“跟别人家比,我家孩子怎么差这么多呢”……虽然大家都这样,但芝麻酱还是要说,无端的比来比去其实就是自寻烦恼。

孩子不是从“生产线”里制造出来的标准产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发展的节奏,即便是双胞胎,吃喝拉撒睡也无法一模一样。

与其穷比较,不如帮孩子建立自信

在欧美,爸妈和老师经常对孩子说“Well done”,“You are so great”。而我们呢,最常对孩子说的却是“你看,别人画的多好,你怎么都乱画”,“大海怎么是红色的,你看看别人涂了什么颜色”……

小时候的喝奶量,幼儿园的表现,小学的成绩……几乎样样都被爸妈拿来跟别人比(我们都活在“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阴影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根本没自信,深怕被爸妈批评,不敢朝自己的方向往前走,只会朝爸妈指导的路亦步亦趋。

有时候,爸妈硬要孩子学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孩子喜欢的,而是爸妈自己从小欠缺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自己小时候特别想学小提琴,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只能放弃,现在条件好了,就逼着孩子去学,却从没想过孩子是怎么想的。

“望子成龙”,这本身没什么错,但若是太过紧张,便会得不偿失。请爸妈尽量放轻松,让孩子自信地长大。

高质量陪伴,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时间

4、夫妻都上班,没时间带孩子

夫妻俩都上班,想赶快多赚点钱,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又想多点时间陪孩子,真是左右无奈。

迫于经济压力,很多妈妈都选择产假结束后就重回职场。对双薪家庭来说,爸妈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简直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为了多挪点时间,夫妻俩人甚至还会有所争执。想赚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又不想缺失孩子的成长,想要多陪孩子,真是两难呀。

每天半小时,专心陪孩子

其实,爸妈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并不是每天24小时寸步不离孩子才叫陪伴。爸妈同时陪孩子玩,当然最好,如果实在没办法,不妨各自利用自己的时间,陪伴孩子,也是可以的。

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当然,多多益善咯),放下琐事,放下手机,专心与孩子互动,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就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陪伴不在乎时间有多长,重要的是陪伴质量有多高。一直在孩子身边玩手机,并不是好的陪伴,还不如半小时的专心互动)

5、一家两制,孩子怎么选

每次孩子想吃糖,我都说不行,他就会去找爸爸或爷爷奶奶,然后就吃到嘴里了,我反而成坏人了!

一般来说,育儿实践中多半是妈妈对孩子的生活教育管的比较严格,爸爸都是把棘手事推给妈妈,“宝宝想吃薯条,怎么办?”,“宝宝不想睡觉,怎么办”……而好吃的、好玩的爸爸则会抢着做……这种其实还算比较好的情况,最起码,老公,你还是有办法去对付的。

比较难搞的是爷爷奶奶疼孩子(隔代那个亲呀),妈妈管得严,孩子就去告状,爷爷奶奶就出面干涉,这时就从育儿问题升级到婆媳问题啦,怎么做才能既让长辈不失面子,又让孩子听话呢?

适当放权,妥善沟通是个好办法!

在长辈面前直接训斥孩子,老人一定会站出来说话,这就让妈妈很难做。如果强硬地直接回绝,那就是挑衅公婆的权威了,觉得你质疑他们的育儿方式,这就会牵涉到面子、地位的问题,接下来可能就会有绵延很久的战争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说法、态度不同,但是彼此的目标是一致的,谁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呀。最好私下与老公讲好照顾孩子的原则,公婆这边由老公负责沟通,若是姥姥姥爷就由妈妈负责沟通。

对于一些不是那么原则性的问题,暂时听长辈的安排也可以,总不能长辈又帮忙带孩子又没有话语权吧?享受到了福利,就要过渡出去自己的一些权力呀。

育儿烦恼

爱宝宝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喜欢动手的真正原因,那他就无法体会到孩子劳累之后满足而又愉悦的心情。这种快乐比吃美食更要有效。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成人就必须做出牺牲,抛弃他的谨慎心理。即使孩子在拿东西过程中真的打碎了什么,也不要大惊小怪,问问自己--难道孩子双手的锻炼和智力的成长还没有一只杯子重要吗?

重复练习--专注力培养

一个大约3 岁的小女孩,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观察她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 遍。所幸的是,周围都很安静,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这个女孩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我们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的表情。

这个小女孩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然而,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们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并一再地重复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孩子的手脏了,妈妈就要求他去洗干净。后来发现他的手已经洗得很干净了,但他还在不停地洗。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去再洗一遍。过了几天妈妈发现,她的孩子现在会自觉地洗手了,孩子见人就会自豪地伸出于净的小手给他们看。

其实孩子们的这种重复练习,正是其锻炼和学习的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力也因此得到发展。只要一开始教得仔细,甚至细致到每个细节,那孩子们就会不断地重复这个练习。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满足,这些动作根本无需大人强迫,他们自己会完成得很好。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孩子的能力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这一重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样对孩子智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由选择--让我自己做

孩子不喜欢被父母或老师人为地规定,渴望自己选择不同的事物和行动。这种自由选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心理的需要和倾向。只要有机会,而且保证大人们不去干涉他们,他们总会选择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

吉米是个2 岁的孩子,妈妈总是买许多机器人的玩具给他玩,但其实吉米感兴趣的是积木,而妈妈认为积木太死板,不适合男孩子玩,结果吉米面对一大堆小机器人总是三分钟热情,有时候还时不时地发呆,一句话都不说。

看着吉米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便来请教我。我于是建议她让吉米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事或者玩耍。没过多久,妈妈发现吉米比原来机灵、活泼多了,而且吉米手中的积木总是像变魔术一样,能摆出各种各样超出妈妈想象的东西。

当孩子一出生时,就具备了探索周围世界的潜能,对所有细小的事物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和内在潜力。当孩子迸发学习的热情时,不仅对秩序、重复训练非常着迷,而且他们还有一种自由选择的需求。

有些孩子在家里,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小到晚餐吃什么,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大到是否参加培训班,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总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快乐。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草。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的事情。

"请不要命令我,让我自己做。"听到孩子的呐喊,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可轻易去干涉他们的选择,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去不厌其烦地花费精力去做。如果给孩子不喜欢的东西,那只能给他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他们也得不到快乐。

家庭育儿小提示:

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近来有研究者对5~6 岁的幼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脾气坏占15.72%,

性格古怪占4.84%,

神经质占28.33%,

行为问题占9.02%,

社会交往不良占2.86%,

情绪障碍占10.33%,

低能占0.66%。

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

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调查发现,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发生在围产期,孕期母亲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外伤,小孩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第二种是缺少幼儿园正规教育,家居的孩子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第三种是家庭环境因素。

在这些原因中,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其次,教育方法不当。

一种是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使孩子变得胆怯和抑郁。还有,父母双方育儿方法、要求、态度的不一致,使幼儿有恃无恐或无所适从。

3岁孩子教育重点

智商方面:

1.早期阅读: 每天和他一起看一篇故事,用家里的大狗考利或者再去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故事书。故事要短小精悍,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加入一些形容词或者成语,丰富他的语言能力。给他讲故事的同时要求他复述,或者让他自己看着画面编故事。无论他编的是什么,都要鼓励他说下去,刚开始时可以帮助他一起编。

2.角色扮演游戏:和他一起玩看医生,来客人了,去家乐福购物,警察叔叔抓坏蛋等游戏,自己编一下游戏内容,稍微丰富一点。你和宝宝一人扮演一个角色,如看医生的游戏,一个扮医生,一个扮病人。平时教他注意观察所扮演的这些角色。

3.增加知识面:可以通过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来增加他的知识面,如各种动植物和建筑的名字,各种商店的用处,以及看着天空给他讲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4.配合幼儿园的课程,复习学过的儿歌,唐诗和英文单词。

情商方面:

5.品质的培养:每天抽一定时间和他聊天,让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然后灌输一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过读故事的方式灌输,一个故事讲完后用简单的话总结这个故事所体现的那些好的品质。不断重复,加强印象。

6.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灌输他必须具备爱心,知道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这点你可以看宝宝主页上的一篇成长日记“爱心的培养”。比如小郭问我要衣服的时候讲了那个孩子的故事,他只有一岁,妈妈不要他了,自己走掉了,我就把这个孩子的故事告诉了他,让他自己去把那包衣服给小郭。平时在路上看见乞丐也可以对他说说他们很可怜之类的话。还可以要他爱护动物和植物。

7.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机会让他决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给他两件衣服,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出去玩可以让他选择玩的地方。平时他要自己做事情,尽量不要拒绝,如果要拒绝,需要告诉他原因,并对他的这种热情给予肯定。

8.以赞赏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不要打孩子,那是最伤害孩子心灵的。不要讲粗话,注意以身作则。

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从2―3岁幼儿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

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在研究早期教育的人都认为,3岁是最重要的,3岁的时候他知道用哭的方法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哭。

他觉得乖的时候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乖,你知道吧,他特别会察言观色。所以你什么时候关注他就特别重要,当孩子乖的时候你就不理他,一哭你就理他,他可能会用哭的方法来吸引你对他的关注,所以这可能是你的,不是跟看电视有关系,是跟你的教育方法有关系。我觉得3岁的孩子要他自己做事,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没有种愿望,做事的愿望,帮你干事情的愿望?比如他想做些什么事情?这个三岁的小孩他最想干事,比如说你拖地板,他也要拖地板。你要洗头,他也要洗头。你要做事,他要做事,这时候一定要他作,他做的好坏你都不要说,不是,他做的不好,你也不要说。做的好你就:真不简单啊,比妈妈做的都好你可真能干。这个时候他就愿意做事了。

往往是在孩子3岁想做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让他做:你太小,你会弄一地水。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现在北大,原来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他妈妈与孩子的方法就是三句话“娇生不能惯养,自作必须自受,独立必须自主”那么从三岁开始自己洗头。他说一盆水放在凳子上他自己洗头,这个盆他自己放上去的。没放稳,眼看着盆就要翻了,他妈妈只有一摁,这个盆就能稳住。他妈妈没动,这盆就翻了,一地水一身水,孩子哭着把这个地面收拾干净,重新打水再洗,以后就知道要掌握重心了,就从这个一点点的小事情,慢慢做的,孩子三岁上幼儿园,第一天去就回来了,哭着回来了。老师给送回去,妈妈就把老师截在门口说:老师谢谢你。老师就走了,妈妈就跟他说:今天刚给你送去,你就回来,你不能进家你必须回到幼儿园去。孩子苦苦哀求,妈妈也不让他进家。最后孩子退让了说:妈妈送路路上幼儿园。妈妈说:妈妈已经给你送去了,你必须自己回去。孩子万般无奈,哭着倒走着回到幼儿园,因为他的幼儿园离他们家很近的。妈妈看到孩子进了幼儿园,自己回屋里大哭了一场,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赖着不上学的情况。

所以一切都从第一次开始,所以如果你是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所以我觉得孩子所有发生的第一次你都要非常认真的对待,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不要因为一哭就能获得他一切应该得到的东西。这样以后的孩子是一个娇的、爱哭的、无理的孩子。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祝宝宝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问题和困惑

教育孩子方面会有以下问题和困惑:

1、过分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2、忽视的培养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3、心灵施暴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

4、物质刺激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5、体罚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扩展资料:

儿童教育的重点:

1、身体

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识字阅读等.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假设你的孩子确实是一名“神童”,智力超常,却体弱多病。试问"神童"可以维持多久?若要身体好,基础要打牢。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2、性格

家长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的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分外绚丽的花。

3、智力

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儿童教育

家庭育儿疑问与解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家庭育儿疑问与解答教案、家庭育儿疑问与解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相关文章

科学育儿家庭读本(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理念)

科学育儿家庭读本(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理念)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科学育儿家庭读本,以及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理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2、父母必读的经典育儿书 3、有什...

育儿心得家庭小故事(家庭教育方面心得体会感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育儿心得家庭小故事(家庭教育方面心得体会感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心得家庭小故事,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心得体会感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十佳之星家长育儿心得100字家庭教育的...

风帆家庭育儿(家庭育儿师)

风帆家庭育儿(家庭育儿师)

今天给各位分享风帆家庭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家庭育儿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希望风帆每一节的名称叫什么? 2、正确的育儿方法...

家庭育儿小知识动画(育儿知识动画小视频哪里有)

家庭育儿小知识动画(育儿知识动画小视频哪里有)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育儿小知识动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知识动画小视频哪里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动画片都有哪些?...

家庭育儿环境美篇(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成就孩子美好未来)

家庭育儿环境美篇(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成就孩子美好未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育儿环境美篇,以及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成就孩子美好未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家长育儿心得分享 爸爸都是怎么育儿的 2、对于...

育儿教育天才家庭(天才与早期教育)

育儿教育天才家庭(天才与早期教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教育天才家庭,以及天才与早期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寒门贵子!哪几种家庭收入不高但是孩子会是学霸? 2、早教不是为了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