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家庭成为战场(家庭教育育儿)

yuer512022-08-14 18:00:08亲子教室42

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家庭成为战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家庭教育育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论文隔代家庭教育的教育冲突目的和意义

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

隔代教育矛盾看似是理念不同的冲突,其实是早年教育矛盾的再现,是成年人之间的“战斗”延续。烦恼的是不同,冲突的是对错,解决不了的是情绪。解决最直接的方法是放弃理论冲突,进入欣赏模式和具体化模式。因为教育是具体的,发展的,谈论孩子教育都以事实为依据,欣赏的是进步,谈论的是具体回避的方法。

隔代冲突是早年父母和孩子祖辈之间冲突,以孩子为战场的重现,是我们成人之间情绪的宣泄

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就像早年的战争俄国和日本大战却在东三省开战,死的都是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隔代冲突就象日俄战争。

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其实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彼此的埋怨,很少听到实质的问题或者实质的经过和事情。我们都会听到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讲自己的那套,但是我们很难发现他们到底在哪里是冲突的?他们讲的更多的是理念的冲突。抛开理念的冲突,实际情况真的有那么多冲突吗?未必的。谈到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看父子之间的战争,母女之间的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如果没有结束的话,那么孩子必然成为上一代之间的战场。

抛开战场这个话题不说,我们再回到隔代教育的冲突当中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的冲突,大家都认为是因为观念的不同,父母是理论派,爷爷奶奶是经验派。爷爷奶奶说:"我们把你带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挺好",但我们自己会说:“我身上受满了伤害”。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觉得这样的教育更合适,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冲突。然而这是理论层面来解释父母和爷爷奶奶这一代理论的不同。但是如果抛开理论,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他们的爱是完全相同的,这其实也是在隔代教育当中经常会忽略掉的一个话题。总觉得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爸妈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但那不是溺爱!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假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上一代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真的发生了吗?未必!

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去一个家庭做关于隔代教育冲突的咨询工作,到了这个家庭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父亲母亲看到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变得非常非常焦虑。爸爸妈妈们会非常严肃的告诉爷爷奶奶,你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生存的能力,剥夺了……剥夺了……奶奶说我就只是我爱我的孙子,居然被你们看成是虐待他。她说爱我的孙子有错吗?难道说我所有的东西都不对么?

当我看到这样的冲突的时候,我就去问问我们的父母说你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说我觉得这样教育是不对的。那我说这样的教育先抛开对和错的问题,我想知道即使他错,到底错了有多深,换句话说这会造成怎样的一个结果呢?但遗憾的是,我们是不看结果的,我们只需要看到事情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且这个结果被我们无限放大。

当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父母是不理智的,爷爷奶奶也是不理智而且很委屈。父母觉得你已经祸害我这一代为什么还祸害我的下一代呢?父母很无辜地说我祸害你你不也长大成人了吗?你不也成才了吗?于是战争从孩子的教育的对和错的问题,引申到了彼此人格的攻击,彼此的情感的伤害,这个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让爸妈冷静下来。

我问他你见过20岁的孩子还需要喂饭么?除非残疾。那爷爷奶奶喂一下饭真的影响会那么大么?当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

这也是我谈的第二个话题,隔代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隔代教育的冲突不仅仅是成人之间战争的延续,更多的是,我们太喜欢与人战斗,战斗成了我们一种生活的本能。什么样的战斗呢?理论的战斗。我们很多时候两个人辩论得非常开心,但是有意义吗?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们都在都在做理论方面的争论。

所以当我们去看隔代的教育之间的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冲突,就是因为父母简单化地把爷爷奶奶的某一个行为和某一个结果划上等号。爷爷奶奶又简单的把父母的某些行为和结果化成等号,于是大家就抛开事实,不停的在各种理论各种概念当中不停的战斗,战斗的最后就是彼此伤痕累累。这是目前绝大部分的隔代教育之间发生冲突最根本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态?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比如说打孩子。我们适当地惩罚孩子,一开始一棍子打死,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只要打的不是太过分,也是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可以的。我们的教育理念,你发现了没有,经常会在左右之间相互的冲突,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你的孩子应该怎么教?所以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去接触育儿知识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父母们迷茫了。那些已经把孩子养育成人的爷爷奶奶他们也迷茫了,他们也期待给孙子最好的东西。但是遗憾的是,他们找不到。所以他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了自己的孩子和孙辈。在这个时候,你就惊讶地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潜在的焦虑。

什么叫潜在的焦虑?就是我们对于我们无能的潜在的焦虑。在一些程度上,我们知道我们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我虽然是父亲,我的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多了,但我一直告诉我周围所有的人我儿子教不好,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但如果把这孩子搞坏了怎么修复好这个我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把孩子塑造到成什么样子,因为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底适合做什么,他会成为怎样的人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培训才适合我的孩子。就在这一刻是我是很茫然的,那一瞬间是我对我自己是非常憎恨的,因为我发现自己非常无能。这种无能感我相信所有父母都经历过,或者你们正在经历。

又有多少人能够面对自己的无能感而产生的焦虑感?又多少人可以去接纳自己的无能呢?更多人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他们都找一种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战斗,我们又是有战斗民族的基因。所以和我们的父母战斗的说是最轻松的,于是隔代教育成了理所当然的战斗,而且是不太会彼此伤害的战斗。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会知道我是爱孩子的。这条说人都是认可的,因此在爱的基础上的斗争,不太存在太大的伤害性的。

有了这样的一个底蕴,战争中的伤害不会太大的时候,我们的战斗就开始无底线。于是我们父母跟爷爷奶奶级的战斗就成了一种常态,成了人们在考虑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一但如果有自己不顺心的时候,直接把自己的焦虑释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于是家里充满了“爱”的战斗。

所以当我去关注和研究一个家庭的时候,我经常会开玩笑地说,隔代战争就战争吧!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战斗了,有的时候你惊呀的发现家庭反而和谐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隔代之间的战争,把本不属于隔代战争之间的一些情绪也宣泄在这里面,而且那么的正当,那么的舒畅。当我们在指责公公婆婆的时候,舆论会站在你的对立面上,但你如果说我的公公婆婆在教育方面时有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人都会认可你“哎呀我公公婆婆也这样”。所以这个给父母与祖辈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矛盾情绪宣泄口。这也是隔代教育冲突很难得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家庭解决了隔代教育问题之后,家庭会变得不再和谐。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要提醒一些咨询师,我们有时解决隔代冲突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要把它解决掉,有时候还要鼓励它。因为只有隔代的冲突才是低伤害的强烈冲突。大家都知道就这个冲突是在爱的基础上的!不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理念的问题。强烈的冲突指的是每次遇到隔代教育,家里都会闹得天崩地裂。

当然,如果你有心的话会发现,只有隔代教育之间的冲突,老公才会站到老婆这边,父母才会站在同一战线上,外公外婆可以在同一战线上,一瞬间你会发现原来就是三个家,不是一个家庭。所以,隔代教育的好处太多了!我们并不能一上来的话就把隔代的教育撇掉。如果撇掉的话,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家跟爸爸妈妈家跟外公外婆家有的时候是分不清楚的。特别是那些强大的妈妈们,经常会把三个家庭纽织到一起来,觉得爸爸妈妈是我的家,爷爷奶奶家也是我的家,外婆家也是我的家,毕竟现在是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

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所有的咨询师,当你在处理隔代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因为有时候隔代教育会成为夫妻关系的弥合。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夫妻才会同仇敌忾,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反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作为孩子的父母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抨击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你曾经对我的伤害。所以隔代教育有的时候叫治疗,是替代的心理咨询师去治疗那些曾经在年少的时候被父母无情或无知地折磨过的那群人,他们需要利用这种冲突来修复自己脆弱的心灵。所以各位如果你也有隔代教育冲突的时候,你再想象你有这样的需求么?如果有这样的需求的话就不要去处理。

很多人都跟我谈到说,姚老师你不知道,其实我知道我和父母有这些问题,我也早就原谅他们了。在这里我提醒很多那些所谓的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然后呢我觉得我们隔代教育之间的问题是需要迫切得到解决的。往往遇到这样的人,我是非常恐惧的,为什么呢?如果说我真的非常非常爱我的孩子,我觉得隔代教育对我的伤害特别大,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么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憎恨是非常非常强烈的。

我这样讲,有些人不理解,作为爸爸妈妈怎么会恨自己的孩子呢?这里的“恨”和常规意义上的恨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恨是以爱为基础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上来说的恨叫攻击。他为什么攻击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是反过来,因为我们无能力去攻击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只能攻击我们的孩子。潜台词是“你让我不爽是吧?我让你孙子也不爽!你让我不爽是不是,我让你孙女也不爽”这就是潜台词,利用对孩子的攻击达到让父母难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是很微妙的。

那么,接下来的话,我们来谈一谈隔代教育如何来解决的话题。姚老师你不是说遇到隔代教育不是不用解决么?有些人不用解决,但有些人还是需要解决的。那么我们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

解决情绪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一要素

首先当我们面临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我们跟父母的情绪是不是已经解决?我们跟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也处理好了?不会把这些情绪再引伸到亲子隔代教育当中,这个时候是解决冲突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你的情绪处理好了没。

最简单的方式看自己的情绪是否已经处理好,就是当你的父母,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用和你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你的孩子开始进行教育的时候,如果你还能静下心来安静的去思考,我爸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好处的时候,那么就说明你的情绪已经解决了。但如果父母在接近孩子,你就要撸起袖管冲上去要和你父母进行对抗的时候,说明你的情绪还在,这是判别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已经处理好你和你父母之间的情绪,那么第二步就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跟父母之间的一个隔代冲突的问题。

隔代冲突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喜欢理论化、总结化,概括化来解决一个问题。就像之前提到的,当事情开始你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这个结果是你臆想出来的,未必是真实的。所以当我们在谈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把很多事情具体化起来。具体化之前你还要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也是个具体化的过程,那就是你跟父母之间的战斗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确定每个人的边界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二要素

在隔代教育当中一定要分清楚所有人的边界,这是处理隔代冲突的第二步,非常非常重要。第一步是情绪,第二步就是边界,边界搞清楚你才能知道接下来你该怎么做,你才会知道你的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你才会知道你有多大的自主权。

拿我自己取个例子吧,对于我的家庭,我父亲的话就就是圣旨,他的话所有人都要听,我们都无法反驳。所以对我儿子的教育来说,我是不太会去跟我父亲之间有任何的争论的,如果我儿子跟他爷爷在一起的时候我基本不发话。为什么?因为爷爷所有事情都可以搞定,而且你说了也没有用。所以首先要知道一下,你跟爸爸妈妈,你跟爷爷奶奶之间的一个边界是什么?你首先要找到这个边界,你在你的长辈面前你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这里不得不提醒婆媳之间因为教育有冲突的人,你和婆婆说有用么?如果没有用的话以后不要讲。因为婆媳之间教育理念的冲突而形成夫妻关系问题,比如婆婆做不对的地方跑去和老公说,但有多少是老公会愿意接纳,这种事需要想清楚。

很多人在不知道自己的自主权就问我该怎么办,我教了你又做不了。回家父母两眼一瞪,你就歇菜了。所以关键问题是首先你自己知道你可操作的范围到底有多少,你的话语权和你的能力有多少。

跟上一代在一起,我们的话语有的时候是很少的。你认为,为了孩子我可以和我的父母去战斗。那是真的为了孩子去战斗么?你其实是为了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去战斗的。我们知道父母已经六十多了,年轻的话也是五十多岁,这样的人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他们几乎不愿意去改变的。所以当我们想要去改变父母的时候要想一想,让他们改变说是让父母长寿更加健康的生活还是更加不健康,这个成本和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所以我们要判断我们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

判断完和父亲的话语权,再判断和母亲的话语权,父亲和母亲是不一样的。拿我们家父亲比较强势,我妈妈其实更可怕,她是以弱势控制,一但不满意的话眼泪就下来了,一下我就歇菜了。在这样一个环节当中,你要知道你母亲的边界是什么。再接下来的话就是你跟你的爱人之间也要有交流,你要看看你爱人的边界是什么?你爱人的能力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当你有了这样一个非常棒的了解和呈现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跟父母应该怎么处理你跟老婆应该怎么处理你跟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应该怎么处理这个?这就是呈现所带来的功效。

当我们谈完了父母和我们的权限有多少,在我们的这种权限基础之上,了解自己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多少?还有的话需要去预测,在和爷爷奶奶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是很恰当,甚至是会受到伤害,有些伤害是溺爱带来的伤害。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孩子不付责任我们孩子没有体谅别人的能力,这是溺爱出来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前去预估。他跟爷爷奶奶之间她跟你的爱人之间可能会出现怎样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提前预估出来。

很多人在这孩子教育的过程当中,总会讲我很爱孩子的,当问那怎么爱他呢?却说不出具体的。你真的爱孩子的话,就要去评估一下呈现一下,家里人给你多大的话语权。再去呈现一下,家里人和孩子接触的时候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可能会出问题。出问题的地方如何去修复,如何去弥补,这才是一个父母真真正正应该的在孩子身上花精力的地方。这是隔代教育当中最难最痛苦的地方。

当我们调研了我们知道我们的父母跟我们的孩子在一起相处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那我们怎么知道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具体化的技术。比如说,像我妈妈一样,我妈妈一直在喂我儿子,我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半了还要人喂饭。当然前提是跟他妈妈和他奶奶在一起。为什么需要喂饭呢,是因为他奶奶和他妈妈需要通过孩子喂饭来证实自己很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的概念,就是我们去看看跟父母跟孩子间的交往的时候,我们细细去品味一下,这些行为对孩子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不要理论化,我们不需要去问别人,你只需要安静下来,观察孩子跟他爷爷奶奶在一起之后,爷爷奶奶这样教了他之后,孩子会有怎样的结变化,这样的话你就会预测将来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所以不要问我也不用问其他的专家,他们不能告诉你。因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个性我们不知道,因为你的父母用什么具体的方式跟他相处,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孩子的个性和影响方式,我们怎么知道结果?非要知道结果的话,你就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去观察,当你留意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糟糕的是我们带着情绪。

教育的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拉开时间的纵轴,很多问题自然解决北京幼升小

教育没有好,所有的教育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度和的时间到位了,所有坏的都会变成好的。所以,关键看你如何来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交往。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爸爸妈妈们,当爷爷奶奶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你觉得他已经过世的时候,可能真的未必是过时。因为是什么呢?你的理论对和错我不知道,起码爷爷奶奶的论对和错是看到,我只要看下他们的作品,你,我就知道他们的教育到底是好是坏了。

你会说,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你知不知道我多苦?是的,您可能觉得很苦。但是你毕竟成才了,并且他们是有产品的,有成功作品,你有吗?你所有的理念哪里来的呢?你所有的理念是不是都是从书上来?这些东西真的适合我们的孩子吗?你真的忍心孩子成了很多教育的实验品吗?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爷爷奶奶是正确的。他起码知道,我孙子的爸爸已经试验过了,所以我觉得这套在我孙子身上应该也还OK,起码他不是第一个试验品,至少是第二个试验品。就在这个角度,我们还是可以理解他爸妈的,当我们的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理念未必是对的。

跟父母在一起,谈到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把话说完整,你要把他们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能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教育最可怕的就是专断,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

我们教育的本体是孩子,不能脱离孩子去假设出一个好和不好。有的时候我们看教育的好坏,还要回到孩子身上去看一看,这个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那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不要脱开孩子来看这个教育是对是错。

否则的话对错其实没有太大意义的,当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教育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要去思考一下。每个教育理念的动机是什么,它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他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危机?你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可能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危急?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可以结合的地方?所以不是理念冲突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压根就没有想冲突到底在哪里的问题。

很多时候,隔代教育的冲突更多的仅仅存在于想象层面,而不是真实层面。有时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方式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异曲同工,这样还有必要去争论吗?没有必要。真的要再提醒一下各位,不要再去做理论方面的争论。当然了,除了理论方面的争论,我们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时间的问题。如果和爷爷奶奶一年也就相处两三个星期,三五个星期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其实没有多大。有些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其实非常少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还有一小部分的时间在做作业,一小部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再接下来才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这样的时间影响真的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吗?有人会说,在孩子和幼儿园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会宠坏的。当孩子还未上幼儿园之前,你放心大胆的去爱他吧!心理学早就已经证明了,你越爱你的孩子你未来孩子的成就就越大,所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然了,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还是要简单的处理,比如说我曾经做过一个家庭,他奶奶是有精神分裂的。像这样家庭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让奶奶跟孙子的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除了一些不实在避不开的特殊情况,因为奶奶也要给孩子的爱,这个时候我们会安排奶奶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去见一下,但现在绝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回避的,因为通常情况下没有办法给她孙子正常的爱。

像这种极个别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有的时候具体的关系,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来看的,并不是说说的隔代教育是一棒打死的。因此,也跟大家分享下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特殊对待。

刚才谈到时间,我们又不得不去谈一下关于时间和我们的影响力的问题。很多人说,虽然和爷爷奶奶相处时间段,但一身臭毛病很就学会了。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咨客和我说,她婆婆是从农村来的,和奶奶在一起很快就学到随地吐痰。

虽然奶奶来了可能也就是一个星期这个样子,但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孩子教的可能会随地吐痰乱吐痰,但其实。有没有去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星期的随地吐痰你用多长时间就可以把它修复过来?她告诉,她是这样和孩子说的“宝贝这样吐痰你觉得脏不脏?”孩子说:“那奶奶为什么还要吐呢?”“因为奶奶岁数大了,他们在农村是可以随地吐痰,但城市是不可以的。”孩子说:“恩我知道了妈妈,以后我不在吐了”。虽然她奶奶再来的那几天,孩子又吐了。

这时候妈妈就很焦虑,她说这不是反复么?反复什么呢?一年不就是随地吐痰两三次么?咱们喝多了偶尔随地吐痰一下也没有关系。所以你们会惊讶发现,当我们跟我们的孩子去谈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的去把很多东西放大,放大是非常要命的东西。我们再回过头来,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的教育是好是坏,我们要把时间这个横轴和纵轴拉出来,拉出来之后其实你的焦虑就会缓解下来。

教育好孩子,从关注阅家长开始!

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主题会义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人格能否完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毒品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自虐杀人、单亲(或隔代)教育、团体斗殴、伤害事故、青少年犯罪等教育问题.而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困惑和烦恼,更是普遍现象.调查显示,不少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用惩罚、体罚作为主要教育手段,亲子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中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正受到严重挑战,成为影响创建和谐家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识之士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家长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问题少了,孩子就变好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成材,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必须学习的课程.

首先谈谈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人都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因此,幼儿首先是通过家庭进入社会的,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庭都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的培养下发育的,智慧的启迪是父母诱导的结果,最初的语言是父母教给的,最初的行为表现是从父母身上模仿而得到的,幼儿最初的生活常规是父母传授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教育着幼儿,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家庭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家庭这种社会最微小最基本的社会细胞,虽然比起幼儿园,学校或其他社会团体来,规模小的多,关系也简单的多,但是,家庭教育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家庭生活的内容是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多重的,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实施教育,能不能顺利进行,教育效果如何,幼儿的身心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发展水平能有多高,朝什么方向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由家庭的某一个有关因素(或条件)所决定的,而是各种有关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是多种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加强,了解家庭教育,挖掘家庭教育,要想实现资源共享,做好家园共育,就必须了解在家庭教育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才能在家园互动中根据家庭状况去指导家长,使家庭教育更好的发展,使家园共育更加完善.

首先,我们从家长自身的素质来看:

第一, 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从幼儿出生到高中毕业,至少要在家庭中生活19年,这段时间有2/3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学龄前,父母主要对幼儿进行一些启蒙教育,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小学,中学阶段,则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学业上加以辅导和帮助,在生活上锻炼自理能力,在他们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家长主要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来教育和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的成长过程,首先,从小的方面说,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幼儿,如果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真正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具体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孩子的榜样,去影响幼儿,去塑造幼儿的灵魂,家长在与人相处,待人接物等言行举止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周围人的爱戴和肯定,那么家长往往就会按照这种标准去教导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其次,从大的方面来说,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对人生有正确地认识,深知社会发展将来需要的人才是哪些类型的,家长就会一味的按照社会需要的人才来培养,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像有些家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很深刻,面对如此竞争的社会,使他们孩子不断学习,向更高层次的大学迈进,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将来能够在多元化,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见,家长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在他们身边生活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 家长的文化素养

家长的文化素养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施和效果的有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高,他们就会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对他们带来的好处,以及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就是有文化的人才,不仅要有文化,还要有继续学习的思想认识,有更高的文化素质,所以家长就会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家长的文化素养高,一般还有广泛的学习兴趣,有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像现在很多家长,他们都在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学习钢琴,舞蹈,各种乐器,体育等多种艺术方面的发展方向,使孩子有多种技能,不但发展他们的智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使孩子有良好的意志力,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所以家长也就能够指导,辅导孩子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 心理素质

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健康的身体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使幼儿有充分的精力进行学习,活动,除了家长为幼儿提供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结构合理的食品外,还要督促教育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然而,除了生理健康,与其同等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在很长时期内,许多家长只注意到了幼儿生理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认为只要身体强健,就是健康的,才能真正称为健康,从我过目前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看,令人担忧,

从生理上看,我国幼儿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的儿童,由于我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影响及家长缺乏营养结构知识,使“豆芽型”和“胖墩型”孩子越来越多,与同为黄种人的日本人相比,男孩身高比日本低4.5 ,只是到成人才赶上来,并超过日本人.

从心理上看,我国幼儿与其他国家的幼儿一样,同样存在一些缺陷,如遇事漠不关心,胆怯,懦弱,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贪慕虚荣,自私,任性等等.儿童出现这样的种种心理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影响的.家长一味地追求孩子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造成孩子在与人交往遇事如何处理上退缩,胆怯,渐渐造成心理障碍,缺陷等问题,然而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教育,给予帮助和矫正,将会出现不良后果,所以,家长应该把孩子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对待.

再谈点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9、饭前和饭后一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只有认真细致长期做好这项工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来.

宝宝吃饭现场总是变战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自从做了育儿自媒体后,我在宝妈群里也成为了明星,大家时常向我请教带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于什么时候的孩子最难带?答案真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是孩子刚学会翻身的时候,因为怕宝宝摔下地面,十分紧张;有的说是给娃断奶的时候,孩子可怜巴巴的,妈妈好心疼。

还有的说是产假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孩子好像患上了分离焦虑症,不爱吃冻奶,就要找妈妈。结果我说了一个场景,她们竟十分赞同,那就是刚学吃饭的孩子最难带!

宝宝吃饭的现场就如同“战场”一般,战况胶着,妈妈和孩子相互较劲,有时“打得”难舍难分。

一些小朋友不爱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趁着妈妈不注意就从餐椅上跑了下来,你把他抓回来绑上他就哇哇大哭;有的孩子边吃边跑,父母像老鹰抓小鸡一样追着喂饭,又怕宝宝呛到,又怕孩子吃不饱。

还有的宝宝在餐桌上“大显神威”,经常会趁你不注意打掉你的筷子,或者看着勺子掉在汤里,她可开心极了,哈哈大笑。

而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孩子在刚学吃饭的时候总是将汤汁、米粒儿、菜叶子洒得哪里都是,衣服也很遭殃,时常被菜汁波及。

每次让孩子自己吃完饭,宝妈打扫“战场”的时间要花费很久。有的妈妈不堪其扰,还是自己给孩子喂饭,结果惹来孩子的不满意,偏要自己吃。

有的宝妈会发出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笨呢?吃个饭而已,每次都弄得一团糟,我该怎么办呢?

别急,宝宝吃饭一团糟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其变聪明的一种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

科学实验:“玩饭”会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小组,首先研究了16个月大的宝宝对于固体与非固体的熟悉速度,发现孩子认识固体的速度要远远大于非固体。

相较于非固体,幼儿可通过形状和大小来对固定的形状进行判断和记忆,因而在对固体的掌握上会更快一些。

它提示我们应该先从固体入手,作为打开宝宝认识世界的大门。在对待吃饭这件事情上,先让孩子练习使用勺子(固体),鼓励他们用小勺自己吃饭,孩子将学得更快。

那么,对于非固体,最常见的就是液体了,宝宝们要如何来学习和理解呢?研究小组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他们找来72个幼儿认识14个非固体物品,主要是食物和一些饮料。研究人员为每个物品都随意贴上了临时标签,并起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不太容易记忆)。随后让孩子们接触并进一步观察他们的表现。

意料之中,这些孩子面对这些物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他们会直接上手去抓、戳、捅,甚至将液体直接翻到桌子下面。在对这些黏糊糊的流动物体进行闻和摸之后,孩子们很快地就记住了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这是为什么呢?在以往对固体物品的接触中,孩子们更多地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观察物体,但现在不同,他们无法拆解固体,却可以轻易地去触摸流动的液体,甚至可以亲自品尝。

这种感觉太美妙了。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进一步萌发,也因为有了如此“亲密”的接触,他们的记忆大门才会洞开。

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允许孩子用手去搅拌,面对差不多的液体,他能准确地分出来哪个是米粥哪个是苹果汁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玩饭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过程,家长还要轻易呵斥吗?

玩耍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研究人员林恩斐瑞说:“他们不仅是在把一切弄得乱七八糟,也是在获取信息。他们看起来是在玩耍,吃饭和乱摸食物,但是这帮助他们进行了学习。对于酸奶和果酱,他们只能通过触摸和品尝才能进行了解。”

较之于规规矩矩的孩子,胡闹的宝宝更能识别出食物,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鼓励还是反对),以及对事物的探索方式(是按部就班地吃饭,还是乱抓一气),会影响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并影响到儿童早期的词汇学习。

而在他们对词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能串联成句的时候,也是孩子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明证和契机。玩耍对于孩子而言,不仅仅是带来单纯的快乐,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意义重大。

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交发展能力,都是在玩耍中逐渐积累并衍生出来的,毕竟玩才是孩子的第一份职业。

在以上的实验中,另一位科研人员斐瑞补充道:“我认为这项研究真正强调了玩耍和探索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于认识食物来说,玩耍及日常活动对于他们认识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何训练孩子独立进餐?

在看了实验过后,我们还是要回到今天的主题,该如何训练孩子独立进餐呢?

1、宝宝刚开始学习吃饭肯定是非常脏的,接受这一点很重要

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需要家长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批评和指责。我们可以为宝宝准备好塑胶台布,或者让他在自己的餐桌上随意挥霍,穿好罩衣,尽量减少打扫的烦恼。

2、知晓每个阶段孩子的用餐特点

先让宝宝学会用餐具吃苹果块等块状食物,等他们已经能成功吃上了,再增加面条段,然后是半汤类、粥品,糊类,再后面才是汤水类。给宝宝吃面条不要过长,需要剪短。

3、抓住训练宝宝吃饭的黄金期

宝宝10到18个月是训练独立进餐的黄金期,最晚不能超过2岁。如果孩子到了2岁还不能独立进餐的话,将来上幼儿园也将是个难题。

4、家长应在旁边做示范和引导

刚开始和宝宝一同进餐,家长就是要学着慢一点,在孩子身边给他做个示范,让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进餐的,并在宝宝学习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信心和兴趣来学会吃饭这件事情。

5、屏蔽掉用餐的干扰项

想让宝宝专心吃饭,环境氛围很重要。家长要关掉一切的干扰项,比如关掉电视,拿走手机,“郑重其事”地陪孩子来用好这一餐。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也会习以为常的。

6、掌握使用餐具的正确顺序

孩子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吃饭也不能心急。当用调羹基本可以完成进餐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使用叉子;

最后视发展的情况与宝宝的好奇心程度,先引导孩子使用儿童辅助筷子,并逐渐过渡到成人筷子。整个过程家长都要严密监督,特别是在两样餐具过渡期间,更要细心指导。

7、让宝宝在固定的位置用餐

就餐要有仪式感,家长应给宝宝设定好固定的位置让其用餐,最好是单独的宝宝餐桌。

告诉孩子吃饭的时候就要坐上去,从餐桌上下来意味着已经吃饱了,不允许再上桌了,从小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和用餐礼仪,再也不要追着孩子喂饭了。

以上,你学会了吗?

为什么说早期教育的主战场是家庭教育!

因为孩子最早 最多 最深刻的教育是在父母身边 是在家庭当中 这是孩子早期受教育的主要环境 所以也就是主战场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一犯错父母就上火?

为何有的孩子一犯错,父母就上火?

孩子犯错,父母就上火,是因为父母内心本就虚弱,承载了太多的焦虑、不安,加上对孩子的种种不合理期待,当孩子的行为不满足父母的期待时,他们内心的那些焦虑不安的感觉就会被激活,最终升级为愤怒和火气。

孩子只是一面镜子,父母自身的心态、格局、认知风格、教育理念、儿童观、人格健全程度、情商力,无一不在孩子这面镜子里呈现得完完全全、清清楚楚。

如果父母的心态是急躁、焦虑的,就很难安住在当下,接纳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

如果父母的认知风格是偏消极、负面的,就会觉得孩子哪里都是问题,只要孩子一出现“问题”,父母就会上火;

如果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是时刻需要被教导的、不教导就会走偏”的,父母的儿童观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我往上画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样,那父母就会扮演高高在上的权威者,经常说教孩子,对孩子实施奖励、惩罚、批评、表扬、责骂等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管理手段,本该温暖的家庭就会变成严肃冰冷的军队、法庭、战场,频繁地上演发火的戏码。

越想要在教育中“有为”的父母,在生活中上火的几率就越高,因为“期望越高、失望越高”,何况这里还有很多“不合理的期望”,超出孩子年龄阶段、心理特点、能力特点所能达到的期望。

当孩子跟父母期望偏差,父母内心的挫败感就会被激活,从而频频上火。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顺手点个赞哦~ 我是精读300本育儿好书的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

关于育儿家庭成为战场和家庭教育育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家庭育儿听谁的(育儿和家庭教育的区别)

家庭育儿听谁的(育儿和家庭教育的区别)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育儿听谁的,以及育儿和家庭教育的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夫妻育儿理念分歧大,到底该听谁的? 2、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听父母...

昆山家庭育儿嫂价格(无锡育儿嫂价格是多少)

昆山家庭育儿嫂价格(无锡育儿嫂价格是多少)

今天给各位分享昆山家庭育儿嫂价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无锡育儿嫂价格是多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昆山保姆价格带孩子多少钱一个月 2、...

家庭育儿知识竞赛文案(科学育儿文案)

家庭育儿知识竞赛文案(科学育儿文案)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育儿知识竞赛文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学育儿文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科学育儿知识讲座稿 2、育儿知识分享简短的...

好的家庭育儿课(好的家庭育儿课程)

好的家庭育儿课(好的家庭育儿课程)

今天给各位分享好的家庭育儿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好的家庭育儿课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有什么好的亲子教育、家庭教育课程推荐吗? 2...

美美家庭育儿活动(家庭美育分享)

美美家庭育儿活动(家庭美育分享)

今天给各位分享美美家庭育儿活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家庭美育分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主要内容 2、幼儿家长育儿理...

超级育儿师家庭成果(超级育儿师家庭教育问题)

超级育儿师家庭成果(超级育儿师家庭教育问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超级育儿师家庭成果,以及超级育儿师家庭教育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超级育儿师夏维谦现状 2、超级育儿师,多子家庭如何平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