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育儿问题(中产家庭育儿问题有哪些)

yuer512022-08-07 04:44:06亲子教室5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产家庭育儿问题,以及中产家庭育儿问题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家庭育儿最大的难题都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家庭育儿最大的难题都是什么?我认为现在教育孩子的最大难题是你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没有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而有些家长试图在这方面和孩子沟通交流时孩子往往不是完完全全地向家长吐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近几年有些学校放松了为人处事应该讲诚信的德育教育;再有一些家教、补习班的所作所为也间接助长了孩子不诚实行为的发生;还有当今时代的互联网也时时刻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使孩子们的心随时随地发生飘忽不定的变化。

大难题是,父母难以在教养孩子时做到全情投入,难以跟上和孩子互动的节奏。父母自身因为心绪问题,对陪伴孩子产生委屈、愤怒等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负面感受。家长心态焦虑,容易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比如容易为孩子好,而帮他做出选择或者直接替代孩子。还有普遍现象就是,带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等等,似乎带孩子只是顺带的。这样怎么能及时回应孩子,还有发现孩子的诉求和错误,久而久之,孩子的毛病会越来越多。

“育儿即育己”。想要做好育儿工作,家长与其直接从孩子身上入手,不如先从自己身上入手。这个才是最大的难题,因为相比指导或者指责孩子,要比父母自己做好榜样要难得多。所以最大的育儿难题,就是父母难以给孩子做一个合格的榜样!应该是父母不理解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教育的本质是来自父母的自我修行。你父母觉得孩子长大以后一切都会好的。但需要父母配合的时候,父母觉得这里应是幼儿园或社会力量所应该付出的责任,而不应该是家长应该所作为的。而且还用用爱的绑架告诉孩子,这都是因为我爱你,所以妈妈,爸爸才怎么做。

为什么在中国养育小孩是极其痛苦的事?

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极高。

这首先表现于高昂的养育成本。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迫使家长不得不花钱上各种课外培训。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每年的花费月3万元,从出生到18岁就需要50多万元。

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所奇缺。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在小孩两三岁前都必须参与工作,通常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只有两个:

一是长时间雇佣保姆,二是由家中老人来帮助看护。可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愿意或者说没精力来帮着带孩子,尤其是二孩更难获得来自祖辈的帮手。所以很多父母在自己坚持工作的情况下,就只能雇保姆或月嫂。可近几年,月嫂工资薪资猛涨,与香港的菲佣薪资相差无几。

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也是中国大城市的生育率处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重要原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生育率不到0.8,处于全球最低之列。

985中产妈妈的“反鸡娃”实验,是另辟蹊径还是极端的个例?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同的家长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有些家长是很佛系的,他们奉行快乐教育,但有些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会给自己的孩子不停的打鸡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鸡娃。不过如今却有一个985中产妈妈做了一个反鸡娃的实验,那这个实验是另辟蹊径还是极端的个例呢?

关于鸡娃的介绍。

很多人都是听说过鸡娃的,但是小编还是要详细的介绍一下鸡娃。幼儿其实是现在流行起来的一个名词,小编也曾经在很多视频中看到过,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持鸡娃的态度,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打了鸡血的娃娃一样不停的努力不停的学习,不能够落后人一步。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比较不好的,因为孩子是需要玩耍的,他们不能够一直的学习,如果一直的学习就有可能变得不喜欢学习。

这个反鸡娃实验是另辟蹊径还是极端的个例呢?

小编认为这个反鸡娃实验是在另辟蹊径,并不是极端的个例,因为反鸡娃并不是一种极端的行为,所以并不能够称为极端的个例。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是比较的佛系的,他们并不会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很多东西,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比较好的。并且这个985妈妈的孩子在精英学校遭受了同学的霸凌,孩子的性格与这种环境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他们就把孩子送到了快乐教育的学校中去,让孩子能够接受这种快乐式的教育。现在孩子的性格已经变得正常起来了,并且交了很多的朋友是非常好的。

总结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以正确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要给孩子一种快乐式的教育,不能够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一些东西。毕竟现在孩子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如果父母总是强迫自己的孩子,就有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为什么中产家庭对子女教育最为焦虑

中产的焦虑其实是有多方面的,有现实经济上的压力,也有对自身职业不确定的担心,还有对于未来家庭阶层降级的忧虑等等。

而目前中产阶级能够把握的或许只有孩子教育这一条路似乎还有一定的把控力,因此就希望尽自身最大的能力和资源投入,以便可以减轻这种焦虑。

对于“烧钱式”教育,我个人觉得主要花费无外乎几个方面,

1、择校上的花费;

2、校外补习的花费;

3、以孩子国内外夏令营为主的活动性费用;

4、最后就是一些孩子生日、节日之类的应酬性费用。

那这些投入里边是不是有非理性的部分呢,肯定是有的,不管是哪方面都存在攀比和浪费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折射出来的,很难说是由于“教育性的投入”,我更愿意理解为所谓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彰显。

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的投入不能单纯从教育角度来理解,实际上要从中产阶级生存状态以及生活现实等更广的角度进行理解,这样也许就更能理解了。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第一个问题:生养分离——惩罚等在未来

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起。

我的一个侄儿,他是82年出生的,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成家。孩子现在刚过了一周岁生日,马上要被奶奶带回山西老家去。原因是他们的房子很小,几个人长期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另外,小孩子的爷爷一个人在老家,生活上长期没人照顾,也是个问题。作为80后的小俩口,已认识到把孩子全托给老人,长时间见不到孩子是件不可取的事,但囿于现实,又不得不妥协一下。一家人最后商定的方案是,奶奶把孩子带回老家,每隔一个月来北京住一个月,这样交替着两头跑,虽然奶奶辛苦些,但可保证孩子有一半的时间能天天见到父母亲。总的来看,这应该说是个比较“两全齐美”的办法。

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近几年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家长,总的来说,我觉得目前家长们面临的困惑或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几个方面,如何解决和孩子的分离问题,应该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惑。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80后比70后的感受更强烈。我想,这个变化是个好现象。更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和孩子相处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地把“生”与“养”分开来。这一点,我认为80后整体来说比70后上了一个台阶。这可能缘于家长们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从做家长的素质及水平上来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关于各地“用工荒”的问题,往年是农民工进城找不到工作,现在是城市企业招不到工人。媒体分析了几条原因,其中一条是,80后一代陆续成为了父母,他们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已比较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外出多赚一点钱,但因此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是件不合算的事。

70后这一代父母,他们很多人已开始品尝由自己制造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寄养儿童”所带来的“恶果”。有他们作为前车之鉴,更年轻一代父母们已有意识地避免和孩子分离。但现在整个社会生活还是快节奏的,竞争式的,80后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一点不比70后少,所以他们作为家长,在分离问题上内心有更多的冲突,如何能充分地陪伴孩子,又能兼顾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梆梆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妈妈”更亲近。事实则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到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一起后,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残忍地虐待小猕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这个实验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大自然设计人类是有其深意的,让我们想一下,为什么男人的生育能力可以维持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而女人的生殖能力只能到50岁左右?这样的设计,就是要保证一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妈妈有足够的余生来抚养他长大成人。一个孩子失去父亲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亲,则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我们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这是无数人总结出的一种无奈但合理的选择。我们来现实中考证一下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很多因各种原因缺失母爱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多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父亲抚养都不能取代母亲,何况爷爷奶奶!

通过前面这些话想说明的是,在抚养下一代问题上,我们要努力清除技术化的思维方式,要回归自然。我们常说要“科学育儿”,回归自然,才是遵循了最大的科学法则。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因为条件或观念的原因,早早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一周才见孩子一面;而在很多农村地区近年来又搞“并校”活动,合并幼儿园、合并小学、合并中学,这使得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早早过上寄宿制生活。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一些后续教育问题。我不得不说,这些“合并”行为是反教育科学的,是不尊重个体儿童的,它仅仅是出于行政管理的判断,而不是出于教育的考虑,更不是出于对儿童的尊重意识。早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再好的炉膛也不能把一个制作粗糙的碗烧成一个精美的盘子,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早期精神发育所缺失的东西。

把和孩子相处当作“早教”的一部分,已成为年轻一代父母们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意识。所以在养育孩子和自己的事业形成冲突时,不少家长做出了痛苦而理性的选择。比如,有的妈妈为了陪伴幼小的孩子成长,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工作的机会;有的妈妈为了延长哺乳期,宁可放弃高收入的职位或工作。这是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这是个积极的信息,有了这样积极的意识不等于有了条件,现在确实还有好多年轻家长为没有条件和孩子相处而苦恼。妈妈不能和孩子充分相处。比如职场中的女性往往承担了并不亚于男性的工作,母亲这个角色又要求她和孩子有更多的相处机会。这是年轻家长面对的第一个困境,是应该引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第二个问题:竞争焦虑——已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

家长们现在面临的第二个困境,或说主要问题,是竞争焦虑。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普遍有一种焦虑感。这些焦虑大家可以说都大同小异。比如,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能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我是否有能力培养出一个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孩子?这样,就会牵扯出很多具体的困惑,别人上胎教班,我上不上?别人的孩子四个月就上早教班了,我要带孩子去吗?早期教育该如何做,我这样做对吗?如何选择到一所好的幼儿园,如何择到一所名小学,如何上一所不错的中学,如何帮助孩子取得高考的胜利,如何让孩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70后、80后两代人都是从竞争中成长,并仍在竞争中生存。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绝大多数人目前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同时他们又怀有较强烈的成功动机。所以竞争意识已强化为他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必会迁移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中。“领着孩子去打拼”成为他们抚养下一代的一种下意识心态。可是,毕竟绝大多数人受制于种种条件,在竞争中常感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会在人内心引起焦虑。

应该说,这是个社会问题。这种竞争意识从50后、60后家长那里萌芽,到70后父母们那里大面积爆发,目前尚未看到下降的趋势。80后家长们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会面临这些压力,而这些压力仅靠自己协调解决是不可能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任何竞争中,获胜者永远是少数人,目标受阻的失败者遭遇的是痛苦和挫折。而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哲学家尼采也说过:“竞争产生对自己的不满意。任何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时准备好了进行报复。”

家长内心的竞争意识,学校实施的竞争环境,社会倡导的竞争文化都像山洪一样呼啸而来,把家长和孩子一起卷进去,很有少人能及时撤出,站岸上从容观看。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老人竞争的问题现在不是问题;而儿童竞争的问题则十分突出。家长们把自身的竞争心理和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赛场。要上文化课,开始有作业,要比谁听话,比谁表现好。上了小学、中学,以考试为主的、名目繁多的评比几乎控制了学校生活——反儿童心理、反教育的事发生得实在太多了!

人们错误地以为所有的竞争都可以促进儿童的进步,事实是绝大多数竞争对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损害。获利的只是少数人。当竞争焦虑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时,带给成人的只是焦虑及相伴的损害,带给孩子的则是一生的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对孩子的损害根本而彻底。

三、第三个问题:“家长强权”——最隐蔽但最锋利的刀子

最想说的是第三种困惑。它经常被人忽略或误读,所以一直不曾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从我这些年的研究来看,这恰恰是最紧迫、影响最深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家长强权”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必须把70、80后这两代人分开来谈。区别是,70后自己扮演了强权家长,80则因为独生子女的身份及孩子尚小等原因,即使现在长大成人做了父母,仍是“被强权”的对象。

70后出生在文革结束前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市场意识扑面而来,迅速成为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的文化程度又前所未有地高于前辈。他们自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有关教育中的科学与民主意识还尚未得到普及。所以这一代人很多会以商业社会的思维特点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或是以技术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各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军事化“听话”训练,家长的意见总是对的……总之,在生活中表现得很强势。家长强势的典型表现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逆反、没有上进心等等。

这些年来,人们一谈到现在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时,都说孩子是被“溺爱”坏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归纳。这种错误的归纳长时间以来深入人心,使家长们迟迟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甚至更错上加错地往前走。比如有人认为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爱得太多了,为了不溺爱,就更严厉地要求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当然,这样做的后果是可以想象出来的,那就是孩子更不如意。其实,只要是正常的爱,给孩子再多的爱也不会把孩子爱坏了,因为没有爱就没有健康成长。如果说有些“爱”会让孩子变坏,那肯定不是“爱”,只不过是披着爱的外衣的“过度管制”。比如小到吃饭,大到上什么课外班或选择什么专业,家长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听话”仍是我们在教育儿童中的核心审美心理。人们说“四二一”家庭格局有问题,不错,是有问题,但这里的问题绝不是孩子被爱得太多,而是自由太少。六个大人管一个孩子,一人说一句,再加上一个说一不二的强势家长,孩子身上得捆绑多少绳索啊。一个被太多绳索捆绑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一个幸福的、健康的、有出息的孩子呢?!

“自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成为共识,公众对它还有太多的误解。每当我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给儿童自由的问题时,总会遭遇质疑,而质疑者总会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它显示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多么幼稚的阶段。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其实就变成一句空话。所以,我想,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来一次自我思想启蒙运动,重新估价自由在教育中的价值。理解了作为人的自由意志在教育中何等有价值,在家长内心自会掀起一场“去强权运动”,这不仅是家长的进步,也是整个社会教育文化的进步。

而80后的父母,基于前面提到的时代的差异,并且他们的学习意识更强些;而且由于他们的孩子尚年幼,强权的问题还没来有在这一代家长身上凸显出来。但他们却必须面对自己父母的强势。因为这一代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绝大多数是有文化的50后,而且到他们自己的孩子在近年出生后,父母都还年富力强。这些年富力强的“老人们”,自己年轻时只抚养了一个孩子,既积攒了一些带孩子的经验,又没过足带孩子的瘾,身体又健康,所以,在孙辈出生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一手包办,爷爷奶奶成了养育孩子的主角,80后父母成了配角,孩子除了吃奶找妈妈,其余事情上,爷爷奶奶都包了。除了白天上班时间,甚至晚上孩子睡觉也是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在教育理念上固守过去的老习惯,甚至做得过分,又不肯去学习新的理念知识,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在带孩子过程,两代人就会不断发生冲突。很多年轻人陷于两难境地,既需要父母帮忙带孩子,又无法阻止父母对孩子破坏性的教育。这是很多80后家长们遇到的一个典型问题。

中产家庭育儿问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产家庭育儿问题有哪些、中产家庭育儿问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儿书(家教育儿书籍推荐)

家庭教育儿书(家教育儿书籍推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教育儿书,以及家教育儿书籍推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最经典的教育孩子书籍 2、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3、请推荐几本家...

父女对话家庭育儿(家庭教育亲子对话)

父女对话家庭育儿(家庭教育亲子对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父女对话家庭育儿,以及家庭教育亲子对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杭州货车爸爸偷偷回家为女儿庆生,为何父女对话让人忍不住泪目? 2...

家庭构成和育儿(家庭构成和育儿观)

家庭构成和育儿(家庭构成和育儿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构成和育儿,以及家庭构成和育儿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哪些部分构成 2、组成一个家庭的核心要素...

育儿家庭著作(育儿家庭著作有哪些)

育儿家庭著作(育儿家庭著作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家庭著作,以及育儿家庭著作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父母必读的经典育儿书 2、全职妈妈看的关于育儿的书籍,哪些比较适合...

家庭教育科学育儿(家庭教育育儿知识)

家庭教育科学育儿(家庭教育育儿知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教育科学育儿,以及家庭教育育儿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能教出优秀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树立正确的观念呢?...

育儿讲座家庭危机全集(育儿讲座家庭危机全集百度云)

育儿讲座家庭危机全集(育儿讲座家庭危机全集百度云)

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讲座家庭危机全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讲座家庭危机全集百度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李玫瑾育儿讲座视频全集家庭教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