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儿现状分析(实践家庭育儿分析报告)

yuer512022-08-08 21:15:05亲子教室53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育儿现状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实践家庭育儿分析报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

家庭教育的现状现在每个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对于父母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都非常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第一个问题:生养分离——惩罚等在未来

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起。

我的一个侄儿,他是82年出生的,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成家。孩子现在刚过了一周岁生日,马上要被奶奶带回山西老家去。原因是他们的房子很小,几个人长期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另外,小孩子的爷爷一个人在老家,生活上长期没人照顾,也是个问题。作为80后的小俩口,已认识到把孩子全托给老人,长时间见不到孩子是件不可取的事,但囿于现实,又不得不妥协一下。一家人最后商定的方案是,奶奶把孩子带回老家,每隔一个月来北京住一个月,这样交替着两头跑,虽然奶奶辛苦些,但可保证孩子有一半的时间能天天见到父母亲。总的来看,这应该说是个比较“两全齐美”的办法。

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近几年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家长,总的来说,我觉得目前家长们面临的困惑或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几个方面,如何解决和孩子的分离问题,应该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惑。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80后比70后的感受更强烈。我想,这个变化是个好现象。更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和孩子相处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地把“生”与“养”分开来。这一点,我认为80后整体来说比70后上了一个台阶。这可能缘于家长们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从做家长的素质及水平上来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关于各地“用工荒”的问题,往年是农民工进城找不到工作,现在是城市企业招不到工人。媒体分析了几条原因,其中一条是,80后一代陆续成为了父母,他们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已比较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外出多赚一点钱,但因此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是件不合算的事。

70后这一代父母,他们很多人已开始品尝由自己制造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寄养儿童”所带来的“恶果”。有他们作为前车之鉴,更年轻一代父母们已有意识地避免和孩子分离。但现在整个社会生活还是快节奏的,竞争式的,80后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一点不比70后少,所以他们作为家长,在分离问题上内心有更多的冲突,如何能充分地陪伴孩子,又能兼顾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梆梆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妈妈”更亲近。事实则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到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一起后,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残忍地虐待小猕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这个实验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大自然设计人类是有其深意的,让我们想一下,为什么男人的生育能力可以维持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而女人的生殖能力只能到50岁左右?这样的设计,就是要保证一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妈妈有足够的余生来抚养他长大成人。一个孩子失去父亲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亲,则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我们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这是无数人总结出的一种无奈但合理的选择。我们来现实中考证一下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很多因各种原因缺失母爱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多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父亲抚养都不能取代母亲,何况爷爷奶奶!

通过前面这些话想说明的是,在抚养下一代问题上,我们要努力清除技术化的思维方式,要回归自然。我们常说要“科学育儿”,回归自然,才是遵循了最大的科学法则。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因为条件或观念的原因,早早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一周才见孩子一面;而在很多农村地区近年来又搞“并校”活动,合并幼儿园、合并小学、合并中学,这使得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早早过上寄宿制生活。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一些后续教育问题。我不得不说,这些“合并”行为是反教育科学的,是不尊重个体儿童的,它仅仅是出于行政管理的判断,而不是出于教育的考虑,更不是出于对儿童的尊重意识。早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再好的炉膛也不能把一个制作粗糙的碗烧成一个精美的盘子,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早期精神发育所缺失的东西。

把和孩子相处当作“早教”的一部分,已成为年轻一代父母们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意识。所以在养育孩子和自己的事业形成冲突时,不少家长做出了痛苦而理性的选择。比如,有的妈妈为了陪伴幼小的孩子成长,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工作的机会;有的妈妈为了延长哺乳期,宁可放弃高收入的职位或工作。这是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这是个积极的信息,有了这样积极的意识不等于有了条件,现在确实还有好多年轻家长为没有条件和孩子相处而苦恼。妈妈不能和孩子充分相处。比如职场中的女性往往承担了并不亚于男性的工作,母亲这个角色又要求她和孩子有更多的相处机会。这是年轻家长面对的第一个困境,是应该引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第二个问题:竞争焦虑——已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

家长们现在面临的第二个困境,或说主要问题,是竞争焦虑。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普遍有一种焦虑感。这些焦虑大家可以说都大同小异。比如,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能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我是否有能力培养出一个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孩子?这样,就会牵扯出很多具体的困惑,别人上胎教班,我上不上?别人的孩子四个月就上早教班了,我要带孩子去吗?早期教育该如何做,我这样做对吗?如何选择到一所好的幼儿园,如何择到一所名小学,如何上一所不错的中学,如何帮助孩子取得高考的胜利,如何让孩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70后、80后两代人都是从竞争中成长,并仍在竞争中生存。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绝大多数人目前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同时他们又怀有较强烈的成功动机。所以竞争意识已强化为他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必会迁移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中。“领着孩子去打拼”成为他们抚养下一代的一种下意识心态。可是,毕竟绝大多数人受制于种种条件,在竞争中常感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会在人内心引起焦虑。

应该说,这是个社会问题。这种竞争意识从50后、60后家长那里萌芽,到70后父母们那里大面积爆发,目前尚未看到下降的趋势。80后家长们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会面临这些压力,而这些压力仅靠自己协调解决是不可能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任何竞争中,获胜者永远是少数人,目标受阻的失败者遭遇的是痛苦和挫折。而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哲学家尼采也说过:“竞争产生对自己的不满意。任何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时准备好了进行报复。”

家长内心的竞争意识,学校实施的竞争环境,社会倡导的竞争文化都像山洪一样呼啸而来,把家长和孩子一起卷进去,很有少人能及时撤出,站岸上从容观看。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老人竞争的问题现在不是问题;而儿童竞争的问题则十分突出。家长们把自身的竞争心理和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赛场。要上文化课,开始有作业,要比谁听话,比谁表现好。上了小学、中学,以考试为主的、名目繁多的评比几乎控制了学校生活——反儿童心理、反教育的事发生得实在太多了!

人们错误地以为所有的竞争都可以促进儿童的进步,事实是绝大多数竞争对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损害。获利的只是少数人。当竞争焦虑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时,带给成人的只是焦虑及相伴的损害,带给孩子的则是一生的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对孩子的损害根本而彻底。

三、第三个问题:“家长强权”——最隐蔽但最锋利的刀子

最想说的是第三种困惑。它经常被人忽略或误读,所以一直不曾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从我这些年的研究来看,这恰恰是最紧迫、影响最深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家长强权”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必须把70、80后这两代人分开来谈。区别是,70后自己扮演了强权家长,80则因为独生子女的身份及孩子尚小等原因,即使现在长大成人做了父母,仍是“被强权”的对象。

70后出生在文革结束前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市场意识扑面而来,迅速成为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的文化程度又前所未有地高于前辈。他们自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有关教育中的科学与民主意识还尚未得到普及。所以这一代人很多会以商业社会的思维特点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或是以技术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各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军事化“听话”训练,家长的意见总是对的……总之,在生活中表现得很强势。家长强势的典型表现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逆反、没有上进心等等。

这些年来,人们一谈到现在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时,都说孩子是被“溺爱”坏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归纳。这种错误的归纳长时间以来深入人心,使家长们迟迟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甚至更错上加错地往前走。比如有人认为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爱得太多了,为了不溺爱,就更严厉地要求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当然,这样做的后果是可以想象出来的,那就是孩子更不如意。其实,只要是正常的爱,给孩子再多的爱也不会把孩子爱坏了,因为没有爱就没有健康成长。如果说有些“爱”会让孩子变坏,那肯定不是“爱”,只不过是披着爱的外衣的“过度管制”。比如小到吃饭,大到上什么课外班或选择什么专业,家长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听话”仍是我们在教育儿童中的核心审美心理。人们说“四二一”家庭格局有问题,不错,是有问题,但这里的问题绝不是孩子被爱得太多,而是自由太少。六个大人管一个孩子,一人说一句,再加上一个说一不二的强势家长,孩子身上得捆绑多少绳索啊。一个被太多绳索捆绑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一个幸福的、健康的、有出息的孩子呢?!

“自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成为共识,公众对它还有太多的误解。每当我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给儿童自由的问题时,总会遭遇质疑,而质疑者总会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它显示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多么幼稚的阶段。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其实就变成一句空话。所以,我想,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来一次自我思想启蒙运动,重新估价自由在教育中的价值。理解了作为人的自由意志在教育中何等有价值,在家长内心自会掀起一场“去强权运动”,这不仅是家长的进步,也是整个社会教育文化的进步。

而80后的父母,基于前面提到的时代的差异,并且他们的学习意识更强些;而且由于他们的孩子尚年幼,强权的问题还没来有在这一代家长身上凸显出来。但他们却必须面对自己父母的强势。因为这一代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绝大多数是有文化的50后,而且到他们自己的孩子在近年出生后,父母都还年富力强。这些年富力强的“老人们”,自己年轻时只抚养了一个孩子,既积攒了一些带孩子的经验,又没过足带孩子的瘾,身体又健康,所以,在孙辈出生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一手包办,爷爷奶奶成了养育孩子的主角,80后父母成了配角,孩子除了吃奶找妈妈,其余事情上,爷爷奶奶都包了。除了白天上班时间,甚至晚上孩子睡觉也是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在教育理念上固守过去的老习惯,甚至做得过分,又不肯去学习新的理念知识,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在带孩子过程,两代人就会不断发生冲突。很多年轻人陷于两难境地,既需要父母帮忙带孩子,又无法阻止父母对孩子破坏性的教育。这是很多80后家长们遇到的一个典型问题。

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

1、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整体状况趋好

九成左右父母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法律规定表示认同;九成以上父母自我感觉家庭关系良好,八成以上觉得自己和孩子快乐;父母对自身教育职责的认识趋于理性,家长最看重的教育责任,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家长以身作则”和“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生育观更注重家庭生活充实和自身人生美满;父母的人才观趋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且更加务实,父母首选是希望孩子成为“敬老爱幼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比例达到78.3%,其次是“身心健康阳光快乐的人”,达到76.1%,第三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人”,占65.7%。

2、家长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倾向性问题

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父母最担心孩子的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人身安全问题”、“学习成绩不好”、“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问题”、担心孩子“身体不好”和“沉迷网络”;家庭教育分工中母亲唱主角,父亲“缺位”近一半;调查还发现,目前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部分父母缺乏对孩子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父母认为孩子最差的是“家务劳动能力”。家长在有关儿童法律的学习方面欠缺,认真学过的不足一成。

3、家庭教育面临着互联网发展的新挑战

互联网普及大势所趋,孩子上网近七成,66.8%的父母说自己孩子上网,农村孩子上网率达到57.7%;父母在互联网应用上不具优势,坦承“孩子比我强”和“我跟孩子不相上下”的超过六成;互联网对孩子的作用让父母喜忧参半;对孩子上网,高达95.6%的家长表示会管;七成以上父母利用互联网获得家庭教育知识和帮助,自媒体运用最多,获取家教知识和帮助的渠道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微信公众平台”、“QQ/微信家长群”、“孩子所在学校/班级网站”、网上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 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 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 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 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 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 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 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 趣等非智力因素。 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 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 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 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 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 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 象? 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 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 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 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 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 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 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 呀! 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 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误,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 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 85 分以上,给孩子买飞 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 100 块钱。反此种种,方式 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 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 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 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 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在看父母在做什么,而不是看父母在说什么!父母对孩子而言只说不做,说没有多少意义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家庭育儿现状分析和实践家庭育儿分析报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家庭育儿谈胎教(家庭育儿谈胎教论文)

家庭育儿谈胎教(家庭育儿谈胎教论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育儿谈胎教,以及家庭育儿谈胎教论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进行胎教?什么时候进行胎教最好? 2、用哪几种胎教方法,能让...

家庭育儿最新视频(育婴儿视频)

家庭育儿最新视频(育婴儿视频)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育儿最新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婴儿视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热播剧《人世间》里,哪些家庭育儿观引发观众诸多“灵魂...

宁波家庭育儿嫂价格(宁波育儿嫂家政公司)

宁波家庭育儿嫂价格(宁波育儿嫂家政公司)

今天给各位分享宁波家庭育儿嫂价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宁波育儿嫂家政公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在宁波做家政的价格怎么去收费 2、...

家庭牢房育儿室(监狱建筑师家庭牢房育儿室)

家庭牢房育儿室(监狱建筑师家庭牢房育儿室)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牢房育儿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监狱建筑师家庭牢房育儿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育儿室该怎么提供食物 2、监狱建筑师...

家庭育儿冲突调解(家庭问题调解)

家庭育儿冲突调解(家庭问题调解)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育儿冲突调解,以及家庭问题调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育儿问题导致婆媳关系紧张,怎么解决? 2、当你和家人的育儿理念发生冲...

育儿家庭成功案例(育儿家庭成功案例分析)

育儿家庭成功案例(育儿家庭成功案例分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家庭成功案例,以及育儿家庭成功案例分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 2、家长教育孩子,孩子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