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家庭育儿(冷漠的家庭育儿观)

yuer512022-08-10 09:27:05亲子教室6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冷漠的家庭育儿,以及冷漠的家庭育儿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亲子关系越来越冷漠,该如何拯救呢?

1、重视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观点认为,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亲社会性的发展。此外,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能够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和坦诚沟通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

儿童绘画作品

2、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帮助、管理、指导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凡事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过分要求孩子或过分保护孩子。再者,有的家长常年一贯地采用同一种教养态度和方式,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得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疏离、不信任或畏惧,甚至矛盾冲突等。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子女也应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树立了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以后,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关系。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抛弃居高临下的态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情感等。

生活在家庭冷暴力,家长的冷暴力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那些不良后果?

大部分父母都已经了解到了家庭暴力,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及影响,但“冷暴力”却是很多人还未曾关注到的。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再打骂孩子,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却有一部分家长将打骂转移为隔离、反思、轻视、冷淡。这种冷暴力正在深深的伤害孩子。

“冷暴力”,在百度百科上面的解释是: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看看下面几种最常见的方式,有发生过在你身上么?

很多时候家长情不自禁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并且这种冷暴力将对孩子产生致命的伤害!

1.你很忙,当孩子呼唤你的时候,顾不上孩子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家长比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无意的忽视孩子的呼唤,有的干脆就是对孩子不耐烦,故意装作不存在。

2.指责埋怨的语调

母亲:“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从来不管儿子,现在他几门功课不及格了。 ”父亲:“养这个家容易吗?我没日没夜地忙,为了什么?叫你少打打牌,多管管儿子,一上牌桌就下不来。 ”儿子:“别吵了!你们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谁像你们只照顾自己!我不及格就是你们害的! ”……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从而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就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 。对子女来说,更会形成一种只知道埋怨外界的人格特点。

3.打岔啰嗦的语调

孩子:“妈妈,今天校运动会上,我们班得了年级第一名,真开心!”母亲:“哎哟,你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着凉! ”……

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这种毫无效能地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

4.你正在生孩子的气的时候,孩子呼唤你,你不想理他,想给他点颜色看看。

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孩子淘气,犯错后,爸爸妈妈怒气未消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选择故意拒绝应答孩子,以示惩罚。

5.表面与与孩子玩耍,陪伴孩子,其实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都会处于这种状态,看着电视,低头看着手机,看起来在陪伴孩子,实际上是心不在焉的应付孩子。

6.孩子犯错后向爸爸妈妈道歉,爸爸妈妈直接拒绝或者冷漠对待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父母怒气没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还想继续惩罚孩子的做法。

“冷暴力”行为的出现,将亲子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冷暴力的危害之大,家长们真的知道吗?

危害一:冷暴力会疏远亲子之间的距离。妈妈试图用恐惧去威慑孩子,这种“冷暴力”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更大,被打的屈辱性只是暂时的,而“冷暴力”产生的阴影则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这使得妈妈与孩子的情感修复需要很长时间。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中很容易缺失安全感,亲子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疏

危害二:冷暴力会让孩子感到缺爱因为工作太忙或工作上的不顺利,有些家长下班回家后对孩子不闻不问,无视孩子的问候和有意的亲近,对孩子疏于关心、态度冷淡。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爱自己,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危害三:冷暴力会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父母长期的冷暴力使孩子的心理在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研究表明:受到冷暴力的孩子,在心灵深层会被植入“我不好,我不值得被爱”等信念,成年之后遇到挫折,很容易陷入到自暴自弃的泥潭中。

危害四:冷暴力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些家长喜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出现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判定为准,不给孩子任何辩解的机会。遭受到冷暴力的孩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对象来施展攻击,尤其容易将攻击的指向对准自己。成年后,轻则失去活力,沉默寡言,重则抑郁不堪,自杀自残。

为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个中所用的育儿办法就不一定都是科学的,特别是冷暴力,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从孩子少儿期开始,拒绝冷暴力,不要把孩子关到冷暴力的小黑屋,不做冷暴力妈妈。

文出自

一个冷漠刻薄的家庭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因而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比如摔坏积木,撕坏书本等等。于是,成人便气急败坏地批评他们。心理学家将家长或老师的这种教育行为称为破坏性批评。

一、破坏性批评的表现形式

在家长和老师在日常教育行为中,破坏性批评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训斥式的批评。这种批评虽能立即改变幼儿的破坏性行为,但是其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如成人喜欢用“疯疯癫癫的,就不能静一静”这类批评语来要求幼儿立刻安静下来。殊不知,幼儿对这种粗暴的批评方式是难以接受的,一旦失去了教育的时效,幼儿又会故计重演。

2、讽刺式的批评。对幼儿的各种破坏性行为,成人并不是直接地指出,而是用正话反说,尖酸的言语讽刺挖苦他们。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幼儿,会很容易形成刁酸,刻薄与冷漠的性格。

3、示众式的批评。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分时间、场合批评幼儿的种种错误行为,如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幼儿“笨,2+2=4都不知道”等,此类的批评语会使幼儿失去自信,从而产生自卑感。

4、唠叨式的批评。这种批评不是很严厉,但批评时却抓着幼儿的错误不放,唠叨个没完。时间一长,这种批评往往会成为幼儿的耳旁风,显然,所起的效果是很不近人意的。

5、棍棒式的批评。面对幼儿的出格行为,家长或老师常武断地打骂幼儿。这种批评会引起幼儿恐惧和叛逆心理,从而影响幼儿性格的正常发展。

二、破坏性批评产生的原因

老师或家长气急败坏地批评幼儿,有的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急噪心理;有的是为了“激将”,希望借此激起幼儿的上进心;有的却是出自无奈,无知。具体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理想化的家庭教育目标。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制定家庭教育目标时,脱离子女的客观情况。如让音盲的幼儿学钢琴,给弱视或色盲的幼儿报美术班。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幼儿不可能出现目标中的超人表现。于是家长的心态失衡了,从而出现许多不理智的言语。诸如“再练上一百遍,弹的还是一样的难听”“别画了,乱七八糟”等等。

2、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常认为儿童小,不懂事,认为他们没有自尊,自信等。时至今日,许多家长仍有这种错误的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识,势必会使成人采用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如在教育调皮的幼儿时,成人常认为说教式的教育是行不通的,认为他们是吃硬不吃软的,唯一的法宝是打和骂。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使幼儿一时屈服,最终是屈而不服的。

3、成人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许多家长或老师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他们的教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支配。当心情愉快时,成人便放任幼儿的各种出格行为;反之,即使幼儿没有任何过错行为,成人也将自己的怒气迁移于幼儿。

三、破坏性批评的负面影响

家长或老师的破坏性批评往往会造成幼儿在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信心的严重丧失。马斯洛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即“最健康的自信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他人的尊敬之上的”。在幼儿的眼中,成人就是重要的人物。因而,幼儿对来自家长或老师的评价,尤其对“蠢孩子,笨孩子”等消极评价是很敏感的,因为这种消极评价,破坏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幼儿一遇到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充满了悲观的态度。心理学医生指出:成人的消极评价只会造成幼儿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说谎、懦弱、孤独、孤僻、固执、焦虑不安等,因此,成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绝不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破坏了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情感。一些性格倔强的幼儿,成人越是打骂他,其越逆反,从而产生了亲子之间的隔阂,造成无论成人好说歹说,也无济于事,幼儿就是不理睬的结果。

3.负面榜样的默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有句名言: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游戏言语折射出成人的教育语言,也不可否认这是“榜样”的力量。

四、艺术性批评的定义

既然破坏性教育行为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成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我们何不化破坏性的批评为艺术性批评。批评的得当,不仅能巩固孩子的是非标准,而且还能使孩子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但是粗暴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身心,还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更呼吁一种“艺术性批评”,那么,什么才是一种“艺术性批评”呢?

1、艺术性批评的表现形式

苏联英雄舒拉回忆过一件往事,小时候他十分淘气,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一次,他的大衣全给扯破了,母亲看到被撕破的大衣,又气愤又难过。但她没有大声斥责,而是默默地缝补着大衣,一直坐到深夜。舒拉起初羞愧地看着妈妈,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便向母亲痛悔地说:“妈妈,我以后永远也不再这样了。”这时,母亲才平心静气地开导他,让他真正认识到打架是一种恶习,并决心痛改前非。

舒拉母亲的“批评”方法是十分聪明的,她使舒拉在常时间的沉默中感受到良心的责备,用舒拉自己的话说“他是在经受着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心灵的鞭挞。”这种批评的效果更远比鞭打和严厉的训斥要好的多。

研究表明,孩子越小,他的精神世界就越是系在母亲的“爱”上。当他发现妈妈“不喜欢”他时,他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时如果爸爸告诉他:“按妈妈说的去做,妈妈就喜欢你了”时,孩子自然就会去认真纠正。所以,对待幼小的孩子,家长要采取一方“冷淡”,一方“疏导”的方法,纠正他们不良行为和习惯,孩子长大一些,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后,在他的错误面前,家长采取“沉默”方式往往比责骂更有效。因为家长的沉默出乎他的意料,很容易启动他的“自责”心理,去自律自己的行为。

2.批评的强度要适当

严厉的批评虽然使人顺从,但却很少使之内化,而且易使儿童产生敌意。舒利卡是个7岁的孩子,但身体发育落后,看起来好象只有5岁,这是因为他常常不按时吃饭的缘故,父亲只要他犯有小小的错误便要狠狠地批评他,以至于他变得孤僻,难以接近。可见在批评孩子时切不可感情用事,应该是态度坚决,感情温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父母的惩罚是为了他好,对他有益。值得一提的是,惩罚不应该是蛮横挖苦的,体罚更不可用。因为蛮横、挖苦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体罚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因而用说谎来逃避惩罚,或公开与父母作对,还会在无形中给孩子传授攻击行为,造成他们欺负弱小。实验证明,严厉的批评只是在当时制止了幼儿的出格行为,而和风细雨的批评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还能在批评后的长时间里控制幼儿的行为。

但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一个不够严厉因而不能使行为立刻改变的威胁,实际上只会增加不良行为的吸引力,这就意味着,这个适宜的强度一定要在开始就奏效。如果批评的强度是逐步升级的,在功能上很象打“防疫针”,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对批评的抵抗情绪,而一下子使用最强的刺激,能使孩子真正受到触动,从而有效打断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

另外,批评幼儿要及时,这是由他的记忆特点决定的,当幼儿忘记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再继续批评已不再有效,例如,幼儿在集体游戏活动中有捣乱行为,我们可以让他停止参加该活动几分钟,但不能过长。

3、批评的过程必须一致

惩罚要前后一致,这样能使幼儿知道无论何时犯错误,都将受到惩罚,不会有侥幸心理。如果孩子第一次用蜡笔画墙壁,被处罚三天不准用蜡笔,而第二次同样的行为只是纵容地笑笑就算了,那么孩子将永远不会改正过错。

批评还要有一贯性,不能随父母的心情而随意改变。否则孩子就可能表里不一,专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学者认为,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后随着又直接对犯错误的孩子倍加爱护,就会抵消批评的效果,也许还会增加不合适的反映。

4、批评必须讲明道理

成人在批评幼儿前后,必须对其讲明被批评的道理,才能使其心服口服。反之,容易使幼儿认为批评是父母向自己发泄愤怒的一种机会。所以,如果成人不想用强烈刺激来批评幼儿,那么可以先告诉幼儿为什么错了,错误的严重程度怎么样,有什么危害,为什么要批评他,最好告诉他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够懂得父母的批评是公正的,合理的,因而甘愿受罚,并吸取教训。

综上所述,幼儿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挫折的环境中,因此,批评和惩罚作为一种强烈的挫折,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手段,不妨大胆运用,但要看是怎么样运用了。另一方面,批评也应该谨慎使用,因为,不当的批评会带来不良的副作用,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批评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发挥极其有效的作用,正是本文要旨所在。

娃一哭就抱会被惯坏?为何冷漠不能被当成培养独立性?

去一个朋友家做客,竟然发现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孩子的家人都表现出较为冷漠的状态,仅仅只是在一旁 看着孩子。

就在我提醒他们孩子哭闹的时候,朋友还对我说了一句“别管他,让他哭着,不能给惯着”。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非常的惊讶。

毕竟对于大部分的父母来说,总是会把自己的家的小宝贝宠溺的就像一个小王爷,小皇帝一样,可为何到了他们家里面却不一样呢。

确实在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大部分父母对待孩子,都表现出来“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状态,有些时候就算孩子提出再无理的要求,父母也会同意,但是为何他们对孩子又如此冷漠呢?

最后在和这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才表示自己之前,在一个育儿宝典上看到了约翰华生所谓的“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理论觉得非常有道理。

于是也想要去培养孩子较为独立的性格,所以,就和家里人商量,让家里人一同实行这样的方式。

01约翰华生提出的“婴儿哭不抱,不哭才抱”并不是适用于任何家长的教育方式

在20世纪初的时候,确实大部分的父母受到了约翰华生的影响,认为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会让他们变得不独立。

特别是孩子哭闹的时候,有些时候还会以一种要挟的状态去面对父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直接拥抱孩子就会让他们形成习惯,长期以哭闹方式威胁父母。

考虑到所谓的“哭不抱,不哭才抱”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就在生活中践行,可是这样的方式真的正确吗?

就像我上面所说的,朋友所推行的一种方法,其实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她也表示自己曾经也实践过。

确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表现的不像之前那样喜欢随时哭闹,甚至也更加独立一点,但是在孩子慢慢长到三岁之后,他却发现自家孩子和自己一点也不亲近,并且有些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像是一个陌生人一样。

小的时候,孩子哭闹父母不去管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孩子也会不愿意管父母,也会表现出来独立的状态。

很多人确实觉得约翰华生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并且认为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会表现的更为独立的状态,但是这种独立真的对于孩子有好处吗?

通过一些跟踪调查,我们发现约翰华生的孩子在接受了他的这种心理教育以后,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独立,而是他的孩子长大后,无法忍受精神压力最后选择了自杀。

后来在一些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约翰华生所用的这套教育方法,其实是会造成一些“后遗症”的,严重的还可能让人往极端的方向走。

最后通过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他们认为华生提出这样的方式,虽然让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倾向,但从本质的情绪来看,对于孩子的性格影响也更多,甚至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冷漠。

而他们对于世上所见到的人就是以一种较为糟糕的、悲观的、消极的情绪去思考,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快乐积极的情绪的,甚至还会更缺乏安全感。

02孩子在哭闹的时候,需要的是父母温暖的怀抱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想要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这个阶段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希望身旁有一个人可以听自己诉说心中的苦楚。

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他们最为依靠的便是父母,当他们以一种较为消极的状态去应对父母就是想要被父母安慰,感受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温暖。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孩子哭闹或许并不是威胁,而表现出来以下几点。

1)孩子渴望父母带来的安心

在孩子出生之后,如果护士将宝宝放到了妈妈的身体上,有这种亲切感,孩子就会瞬间不再哭,这其实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微妙的关系。

和爸爸妈妈相处,孩子确实较为安心。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们享受这种父母所带来的安全感。

2)孩子向父母表达欲望

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会说话,也不能通过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想法,只能通过哭闹这种方式去应对。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只知道用这种哭闹的方式能够引起父母的注意力,让父母知道他们有需求了。

另外,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家长及时的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安慰,孩子也会觉得特别有安全感,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更有利,那么当孩子表现出来这种哭闹的状态的时候,父母还应该冷漠的对待孩子吗?

3)孩子依赖自己的父母

在孩子三岁左右,他们的大脑思维各个系统才开始比较完善,但在孩子三岁之前,他们也会对父母,以及周围人群进行一定的区分,会寻找出来一个自己的依恋对象。

大部分父母如果孩子长期相处,那么孩子的依恋对象便是父母,这种依赖对于孩子来说是较为重要的。

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利用哭闹的方式去告诉父母,这时候父母也应该考虑到他们内心的情绪。

03“恒河猴实验”:猴子也需要“布妈妈”,别把你家孩子推开

美国科学家哈洛为了测试亲子关系,在成长中的作用,设计和实施的一个实验叫“恒河猴实验”。

实验中他们将一群猴子,放在了一个里面安装有机器人妈妈,和布娃娃妈妈的笼子里面,并且进行一定的观察,而在“机器人妈妈”身上是安装了能够填饱猴子肚子的食物的,可是通过实验他们却惊人地发现,每次吃完东西之后,猴子会直接跑过去抱着自己所谓的“布娃娃妈妈”,这种柔软的感觉或许会让他感到非常的安心。

除此之外,在受到惊吓之后,它们的第一反应也是扑向布娃娃妈妈,通过这个实验大家也可以发现,其实这种所谓的柔软温暖,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会让孩子更为依靠。

冰冷的状态即使是提供给孩子生存的条件,也不会让他们内心有柔软的感觉,特别是父母长期以一种较为冷漠的状态去应对孩子,其实是会给孩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的。

关于冷漠的家庭育儿和冷漠的家庭育儿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家庭育儿任丽霞的简单介绍

家庭育儿任丽霞的简单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育儿任丽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家庭育儿任丽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

育儿心得家庭小故事(家庭教育方面心得体会感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育儿心得家庭小故事(家庭教育方面心得体会感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心得家庭小故事,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心得体会感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十佳之星家长育儿心得100字家庭教育的...

最简易的家庭育儿(最简易的家庭育儿方式)

最简易的家庭育儿(最简易的家庭育儿方式)

今天给各位分享最简易的家庭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最简易的家庭育儿方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家庭育儿教育 2、作为新手妈妈,对育儿...

家庭育儿亲密关系(家庭育儿亲密关系有哪些)

家庭育儿亲密关系(家庭育儿亲密关系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家庭育儿亲密关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家庭育儿亲密关系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亲密育儿法这种育儿方式,到底是不是最...

琳姐家庭育儿(琳妹说育儿)

琳姐家庭育儿(琳妹说育儿)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琳姐家庭育儿,以及琳妹说育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云宝妈妈是小步在家早教创始人不? 2、哪位朋友了解小步在家早教彭琳琳啊?...

家庭育儿指导策略(家庭育儿指导知识和方法)

家庭育儿指导策略(家庭育儿指导知识和方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育儿指导策略,以及家庭育儿指导知识和方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2、怎样正确育儿? 3、正确的育...